• 1
  • 2
  • 3
【 新闻动态  】
第五届秦鼎杯征文大赛散文类二等奖作品赏析(三)
2023-6-9
来源:未知
点击数:  863        作者:陈铁有
  • 就恋茶乡那一片片绿           

     文/陈铁有             

    (一)
            早在2020年清明节期间,几位好友相约一块去邻县商南游玩。那个时候,第 一波新冠疫情刚趋缓解。宅在家一百多天里,确实有点憋的慌。听到几位朋友邀约去邻县商南游玩,欣然应允前往。路上水电局的老郝提议:“从国道直行没意思,到武关段湾,过桥,向南拐,经毛坪沟。那里有新建的茶园,风景不错,边走边看,过了岭,就是商南境地。”大家都说好。        车行至武关段湾,过桥不远处,就能看到路边的黑褐色岩石上,“茶乡毛坪”四个红色大字很是养眼。从这里小车一路驶向毛坪沟。沿途风景很美,但都是一闪而过。坐在车里的我,看到毛坪沟那块块茶园很美,随手拍了几张照片,但很不遂人心愿。
            那次的茶乡之行,纯属路过,真正的走马观花。当天我把在毛坪茶乡拍的图片发了朋友圈,引起几位太极拳友的注意,他(她)们纷纷表示要来观看,并要我陪同做引,我当然乐意。于是,就有了二游毛坪之旅。        2020年“5.1”假期,我们一行10人,分乘两辆小车,再次来到毛坪茶乡,观赏茶园风景。那一次是有备而来,而且我坐在第 一辆车前副驾驶座上当向导,进了毛坪茶园,走走停停,进到茶园,闻一闻茶香,看一看茶景,拍照片、拍视频,大家都被茶乡的风景所吸引,赞不绝口,乐不思蜀…        二进毛坪,茶乡独特的风景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。“茶乡毛坪”四个字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。        此后,在微博上看了好友段海波的许多“老段驻村日记”,慢慢了解到毛坪茶乡的起源,又知道了“丹凤泉茗”、“秦鼎红茶”、秦鼎茶业集团以及集团的掌门人于国奇这个名字,还有,从2018年,已连续办了四届“秦鼎杯”征文大赛,等等。这些大量的信息,刺激我一定要再访茶乡毛坪,寻找秦鼎茶的韵魂。             
    (二)
            2022年早春三月,第五届“秦鼎杯”散文诗歌征文大赛了。3月5日晚,在金山国际酒店举行的启动仪式上,我有幸受邀,且很荣幸的与秦鼎茶叶集团的于总坐在一起。从与于总简短而亲切的交谈中,我对茶乡毛坪有了重新定位,对秦鼎茶业与茶乡毛坪的“血缘”有了进一步的了解。        这一次的茶乡重游,我一人只身前往,为的是专心致志,给自己独有的时间和思考空间。        来到毛坪茶乡基地,打老远便看到了茶社平房顶上那“秦人重诺 一言九鼎”8个红色大字,让人心生敬意。我先去了以前未曾去过的几大块茶园观看、拍照,与园内的茶农交谈,请教一些务茶经验。然后一头扎进茶博馆里,详细观瞻了秦鼎茶业集团的起源与发展,进一步深层次地了解了秦鼎茶业的一路艰辛与辉煌。
            毛坪茶,是三十多年前从邻县商南引进种植的。这里地处北纬33'33",是茶叶宜生之地,具有发展秦茶产业的天然气候条件。2012年11月,丹凤县秦鼎茶业有限公司正式成立;开发出“丹凤泉茗”绿茶、“秦鼎红”红茶等系列产品;2015年,秦鼎茶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上市…        出了茶博馆,来到仅仅几十步的“老后坡”跟前。这里竖着一块“高山岩茶基地”的牌子。旁边便是上山的梯道。为了方便游人观光,几年前,基地派人在山上顺着坡势,用砖混水泥沿坡砌筑了一条约50公分宽的台阶路,一直修到山顶。        沿着时陡时缓的水泥台阶路,我是一步一回头,两步一趷蹴!时而回望山下的茶园风景,看那些三三两两的茶农在茶园里锄草、翻地,辛勤劳作的画面;时而蹲下身子,细观那刚刚新吐出来的茶蕊,吮吸那淡淡的茶香,心想:这早春三月刚刚出来的细嫩的小芽儿,可能就是上等的毛尖吧!
            不知不觉间,上到了山顶凉亭旁。但见对面的“挂面子”坡上又是两大片绿油油的茶园,让我再一次惊叹!当天,遇上了新春以来最 好的天气,阳光明媚,空中无云亦无风,气温达到28摄氏度!站在山梁上眺望,远处那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依稀可见。还有公路南边坡石上刻写的“秦岭最北”4个大字格外醒目。坐在山峁上的凉亭里,环望脚下及对面坡上一簇簇、一片片绿色的茶圃,我的心着实陶醉了!身边的茶香、茶绿、茶景,岂是简单的用一个“美”字能形容得了的!             
    (三)
            中午下山,恰好公司于总携两位友人从县城回到茶园基地。在会客室,于总亲自执壶,为我们几个沏茶。那天,于总让我们品尝的是贮藏三年白茶,入口缠绵、温润,清香宜人,觉得那茶味与人的口舌、喉管、胃脾乃至血液,十分的吻合。说实话,我儿子在河南信阳市工作10年,我喝了10年的信阳毛尖,后来儿子应聘到西安,经常给我带回西湖龙井、福建福鼎白茶、五夷山大红袍等,但都没有喝出当日于总沏出的新品白茶味!        在边品边聊中,于总给我们简单介绍了茶叶从种植、采摘,到加工成品的过程,以及一些少有人知的茶知识。我才知道,原来,6~8万个嫩芽,才能干1斤毛尖;3~5万片芽叶,也只能制作1斤特级茶叶!        此刻,我想起了我上“老后坡”高山岩茶基地的情景。两手空空的我,走在水泥砌筑的台阶路上,未到山顶时,己经气喘吁吁了。想那茶农,要在陡峭的“挂面子”坡上、在山岩间细心的采摘,得付出多少辛劳甚至生命安全的风险啊!还有那制茶时一道道严谨的工序…所以说,茶,是茶农和制茶人的汗水与心血浇灌出来的,因此,才有了那特有的沁人心脾的清洌与甘苦。


            由茶农想到茶叶,由茶叶想到秦鼎集团,想到集团的掌门人--于国奇,一个大山深处土生土长的秦岭汉子!十年来,为了打造秦地名茶,北上京都,南去上海,走出去,请进来,开发出“丹凤泉茗”、“秦鼎红”系列名茶,那些众多的质量认证和获奖证书便说明了一切。如今,秦鼎人己不单单是在做茶生意,而是打造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丹凤茶文化。回顾己经举办过的几届“秦鼎杯”全国征文大赛,这一步棋,于总又走对了!        此刻,我还想到一个人:我的好友段海波。一个县级部门下派的科级驻村干部,6年时间,为地方扶贫、发展“一村一品”、兴建毛坪茶乡、解决茶农与茶商之间的难题,出谋划策,身体力行,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为“秦鼎茶”而代言!1700多篇“老段驻村日记”,始终聚焦在茶乡毛坪…还有县、镇、村各级干部为茶乡建设所做出的种种努力,才有了今天的4500亩标准化茶园,才有了毛坪村的整体脱贫!如今,丹凤人提到毛坪,就想到了茶乡,提到茶乡,就想到了秦鼎茶业集团,这背后,有一个奋斗群体…


            下午2时,结束此次茶园体验活动,我搭乘于总的车,离开茶乡基地。当车子徐徐驶出茶社大门,开上水泥大道时,我的心油然而生出那种难舍难分的情愫。我的双眼始终离不开路边的茶园!茶园里、山岇上,那一簇簇、一片片茶绿,是那么让我眷恋!那绿色就是希望,是生命之源!也是“秦鼎人”的事业根基!        出了茶乡毛坪,小车在“312”国道上飞驶。可我的脑海里一直浮现着在茶乡的茶园里、在“高山岩茶基地”看到的那一片片茶绿……    




Copyright © 2020-2021,All rights reserved  

版权所有 Copyright(C)2009-2013 丹凤秦鼎茶业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 严禁复制

陕ICP备16003459号